脂肪肝是怎么回事,有危险吗

发布于 2025/07/06 19:22

脂肪肝是指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理状态,通常由肥胖、酒精滥用、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引起,轻度脂肪肝多数无危险,但重度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脂肪肝可通过控制体重、戒酒、调整饮食等方式改善。

1、肥胖

长期热量摄入超过消耗会导致脂肪在肝内沉积,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右上腹隐痛等症状。建议通过低脂饮食和规律运动减重,每日减少500-750千卡热量摄入,每周减重0.5-1公斤为宜。若合并代谢综合征,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甲双胍片等药物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2、酒精滥用

乙醇代谢产物会抑制脂肪酸氧化,导致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常见肝区胀痛、食欲减退等表现。戒酒是根本治疗措施,急性戒断期可使用地西泮片控制戒断症状,慢性期建议补充复合维生素B片修复肝损伤。肝脏超声检查可评估脂肪浸润程度。

3、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患者的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增多,超过线粒体氧化能力时形成脂肪肝。典型伴随症状包括黑棘皮症、多饮多尿。除控制血糖外,可遵医嘱使用吡格列酮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配合有氧运动增强葡萄糖利用。

4、药物因素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片等可能干扰脂质代谢。这类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必要时更换为对肝脏影响较小的替代药物,如抗炎可选用塞来昔布胶囊替代激素。

5、妊娠急性脂肪肝

妊娠晚期发生的罕见危重症,与线粒体脂肪酸氧化障碍有关,表现为黄疸、凝血功能障碍。需立即终止妊娠并进行血浆置换,产后可使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保护肝细胞,重症需肝移植治疗。

脂肪肝患者应限制饱和脂肪摄入,优先选择深海鱼、坚果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每日保持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定期复查肝脏超声和肝功能,重度纤维化患者每3-6个月监测甲胎蛋白。避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肝毒性药物,饮酒者需彻底戒断。合并糖尿病或高脂血症者需同时控制原发病。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