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可能由牙菌斑堆积、维生素缺乏、妊娠期牙龈炎、血液系统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刷牙出血、自发性出血、牙龈肿胀等症状。
1、牙菌斑堆积
口腔清洁不足导致牙菌斑堆积刺激牙龈,可能引发牙龈炎。伴随牙龈红肿、触碰易出血。需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日清洁两次,配合牙线清除邻面菌斑,每半年接受一次超声波洁牙。若发展为牙周炎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含漱液、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等局部药物。
2、维生素缺乏
长期维生素C摄入不足会影响胶原蛋白合成,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可能伴有皮肤淤斑、伤口愈合缓慢。建议每日摄入100毫克维生素C,可通过食用猕猴桃、西蓝花等补充。严重缺乏时需服用维生素C片,但须避免长期超量服用。
3、妊娠期牙龈炎
妊娠期激素变化会使牙龈血管扩张,对菌斑反应过度。常见妊娠第2-3个月出现牙龈充血、探诊出血。建议使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含漱。若形成妊娠龈瘤需在产科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
4、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可能伴随鼻出血、皮下瘀斑、发热等症状。需进行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确诊后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急性白血病需采用DA化疗方案,禁止自行使用止血药物。
5、药物副作用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会抑制血小板聚集。常见服药期间牙龈渗血不止。须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必要时由医生调整用药方案,不可擅自停药。刷牙应选用超软毛牙刷避免机械损伤。
日常建议选用含氟牙膏配合牙间隙刷清洁,避免过烫辛辣食物刺激牙龈。吸烟者需戒烟以减少牙龈血管收缩。若出血持续1周以上或出血量较大,需及时就诊口腔科排查系统性病因。孕妇及服用抗凝药物者出现牙龈出血时,应优先咨询专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