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抗感染治疗、糖皮质激素、血液净化等。
1、液体复苏
液体复苏是感染性休克治疗的首要措施,通过快速补充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注。常用晶体液如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胶体液如羟乙基淀粉也可选择。液体复苏需在医生监护下进行,避免过量导致肺水肿。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压、尿量及中心静脉压等指标。
2、血管活性药物
血管活性药物用于维持血压和器官灌注,常用去甲肾上腺素作为一线药物。多巴胺、肾上腺素等也可根据病情选用。这些药物需通过中心静脉导管给药,使用时需严格监测心率、血压变化。血管活性药物应在液体复苏基础上使用,避免单独应用。
3、抗感染治疗
抗感染治疗是控制感染源的关键,需在获取病原学标本后尽早开始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常用广谱抗生素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万古霉素等,后续根据药敏结果调整。严重感染需联合用药,疗程通常持续7-10天。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及药物浓度。
4、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无效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常用氢化可的松静脉注射,剂量需个体化调整。激素治疗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使用期间需注意监测血糖、电解质及感染控制情况。
5、血液净化
血液净化主要用于合并急性肾损伤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可清除炎症介质,维持内环境稳定。治疗需在重症监护病房进行,过程中需监测凝血功能、电解质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液净化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但不能替代抗感染治疗。
感染性休克患者需在重症监护病房接受全面治疗,除上述措施外还需营养支持、血糖控制等综合管理。恢复期应逐步进行康复训练,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和压疮。出院后需定期复查,避免感染复发。日常生活中需保证充足休息,均衡饮食,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