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手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饮食调整、活动管理和定期复查四项核心事项。肛瘘是肛周脓肿破溃后形成的慢性感染性管道,术后恢复直接影响愈合效果。
1、伤口护理
术后24小时内需加压包扎止血,之后每日用生理盐水或稀释碘伏清洗创面,保持干燥清洁。排便后立即用温水冲洗肛门,避免粪便残留。若使用引流条,需按医嘱定时更换。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红肿或异常分泌物,出现发热或剧烈疼痛应及时就医。
2、饮食调整
术后1-3天以流质食物为主,如米汤、藕粉,逐步过渡到低渣半流食。两周内禁食辛辣刺激、酒精及海鲜等发物,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的鱼肉、蛋类和膳食纤维丰富的西蓝花、燕麦。每日饮水超过1500毫升,预防便秘导致伤口撕裂。
3、活动管理
术后一周内避免久坐久站,可侧卧或俯卧减轻肛门压力。两周内禁止提重物、骑车及剧烈运动,但需每日散步促进血液循环。坐浴时水位不超过盆高三分之二,水温40℃左右,每次10分钟,每日2次。
4、定期复查
术后7天需拆除缝合线并检查愈合情况,之后每2周复查直至瘘管完全闭合。若发现创面肉芽增生或假性愈合,需及时处理。术后3个月内避免肛门指检等侵入性操作,防止复发。
术后恢复期建议穿着宽松棉质内裤,避免局部摩擦。可遵医嘱口服头孢克肟分散片预防感染,或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促进创面修复。出现排便困难时可短期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但禁止自行使用缓泻剂。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稳定有助于组织修复,术后6周内禁止性生活及游泳等可能污染伤口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