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管炎可能引发肢体缺血性坏死、血栓形成和感染性并发症。脉管炎是血管壁炎症性疾病,主要危害包括肢体疼痛溃烂、血栓栓塞风险增加和全身感染扩散。
1、肢体缺血性坏死
脉管炎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时,远端肢体供血不足可能引发组织缺血。早期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行走时小腿肌肉疼痛;进展期出现静息痛,夜间疼痛加剧;终末期可导致足趾发黑坏死。需通过血管超声检查评估血流情况,急性期可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改善微循环,慢性期建议进行血管旁路移植术。
2、血栓栓塞风险
炎症损伤的血管内皮易诱发血小板聚集,形成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可能引起肺栓塞,表现为突发胸痛和呼吸困难;脑栓塞可导致偏瘫或言语障碍。抗凝治疗常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重症需联合尿激酶溶栓。患者应避免久坐,卧床时需进行踝泵运动预防血栓。
3、感染扩散风险
缺血性溃疡易继发细菌感染,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严重时引起败血症。需进行创面细菌培养,轻症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重症需静脉输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日常护理需保持患肢清洁干燥,避免搔抓破损皮肤。
脉管炎患者需严格戒烟,尼古丁会加重血管痉挛。饮食应控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多进食深海鱼类补充不饱和脂肪酸。冬季注意肢体保暖,避免接触冷水。每周进行3-5次平地步行锻炼,每次20-30分钟以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定期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监测疾病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