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水肿高峰一般出现在术后1-3天,少数情况下可能延迟至术后5-7天。脑水肿是脑组织对创伤、缺血或手术刺激的常见反应,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干预。
术后24-72小时是脑水肿的高发期,此时脑组织因手术操作、局部缺血或炎症反应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至细胞间隙形成水肿。患者可能出现头痛、恶心、意识模糊等症状,需通过脱水治疗、控制血压及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措施缓解。影像学检查可显示脑组织肿胀或中线移位,临床需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动态评估病情。
部分患者因个体差异或术后并发症(如感染、再出血),脑水肿高峰可能延后至术后5-7天。此类情况多见于开颅范围较大、术中脑组织牵拉时间较长或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警惕迟发性颅内压增高,若出现瞳孔不等大、呼吸节律异常等表现,应立即复查CT并调整治疗方案。
术后需保持头高位、避免剧烈咳嗽或憋气,限制液体入量并监测尿量。遵医嘱使用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片等脱水药物,同时补充白蛋白注射液维持胶体渗透压。恢复期应保证充足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逐步进行认知与肢体功能训练,定期复查头颅影像评估水肿消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