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断裂打铆钉后可能出现局部疼痛、活动受限、感染、铆钉松动或断裂、跟腱再次断裂等后遗症。跟腱断裂通常由剧烈运动或外伤导致,铆钉固定是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术后需严格遵医嘱康复。
1、局部疼痛
术后早期可能出现手术部位疼痛,与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有关。疼痛可能持续数周,尤其在活动时加重。若疼痛长期不缓解或夜间加重,需警惕感染或铆钉位置异常。可通过冷敷、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塞来昔布胶囊缓解,但须避免过早负重。
2、活动受限
铆钉固定后跟腱弹性下降,可能导致踝关节背屈受限。康复期缺乏规范锻炼易引发肌腱粘连,表现为行走时步态异常。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踝泵运动、拉伸训练,必要时使用关节松动术改善。长期僵硬者可能需二次手术松解。
3、感染
手术切口感染表现为红肿、渗液或发热,常见于糖尿病或免疫力低下患者。可能与术中污染或术后护理不当有关。轻度感染可口服头孢呋辛酯片或外用莫匹罗星软膏,严重者需取出铆钉并清创。术前术后规范消毒能降低风险。
4、铆钉松动或断裂
过早负重或剧烈运动可能导致铆钉移位,伴随局部异物感和活动异响。骨质疏松患者风险更高。X线检查可确诊,轻微松动可通过支具固定观察,严重位移需手术调整或更换铆钉。术后6-8周内应限制跑跳动作。
5、跟腱再次断裂
康复期过度牵拉或外伤可能导致跟腱二次断裂,发生率为5-10%。表现为突发剧痛和提踵无力,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部分断裂可采用石膏固定,完全断裂需重新缝合。术后12个月内应避免爆发性运动,逐步恢复肌力训练。
跟腱术后应穿戴步行靴4-6周,循序渐进开展康复训练,避免突然发力动作。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肌腱修复,如鸡蛋、西蓝花等。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若出现持续肿胀、皮肤温度升高或异常响声,需及时就医排查并发症。术后1年内避免足球、篮球等高风险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