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消化道出血可通过内镜下止血、药物治疗、介入治疗、输血支持、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上下消化道出血通常由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道肿瘤、血管畸形等原因引起。
1、内镜下止血
内镜下止血是治疗上下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适用于活动性出血或可见血管残端的患者。通过内镜可直接对出血部位进行电凝、钛夹夹闭或注射硬化剂等操作。该方法创伤小且止血效果确切,但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内镜止血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警惕再出血风险。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作为辅助手段或无法接受内镜治疗时的选择。常用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片、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可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愈合;生长抑素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注射液,适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3、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针对内镜治疗失败或特殊部位的出血。通过血管造影定位出血血管后,采用弹簧圈栓塞或明胶海绵栓塞等技术阻断血流。该方法对肝动脉性出血、小肠血管畸形等具有独特优势,但存在栓塞后器官缺血等并发症风险。术后需监测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变化。
4、输血支持
输血支持适用于血红蛋白低于70g/L或出现休克症状的重度出血患者。根据失血量可输注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血液制品,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输血过程中需警惕过敏反应、循环超负荷等不良反应,同时需纠正凝血功能障碍。输血后仍需针对原发病因进行治疗。
5、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内镜及介入治疗无效、出血量大危及生命或疑似恶性肿瘤的情况。常见术式包括胃大部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肠段切除术等。术前需充分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及手术耐受性,术后需加强营养支持并预防吻合口瘘、感染等并发症。
上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禁食期间通过静脉营养维持能量需求。出血停止后逐步过渡至流质、半流质饮食,选择低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藕粉等。避免辛辣刺激及过热食物,戒烟戒酒。恢复期需定期复查胃镜,遵医嘱规范用药,控制基础疾病如肝硬化、高血压等。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