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丘疹性荨麻疹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风团样丘疹,伴有剧烈瘙痒,常见于四肢、腰背等暴露部位。症状发展可分为早期红斑、进展期丘疹水疱、慢性期色素沉着三个阶段。
1、早期红斑
初期表现为局部皮肤出现红色斑块,边缘清晰,直径约1-2厘米,触摸有轻微隆起感。红斑多由蚊虫叮咬或接触过敏原触发,皮肤血管扩张导致。此时建议家长用冷毛巾湿敷患处,避免宝宝抓挠,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减少摩擦。
2、丘疹水疱
红斑逐渐发展为中央带小水疱的坚硬丘疹,呈纺锤形,周围有红晕。水疱可能破溃渗出液体,形成黄色结痂。这与机体对昆虫唾液蛋白的过敏反应有关,可能伴随低热。家长需修剪宝宝指甲防止继发感染,可遵医嘱外用炉甘石洗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地奈德乳膏缓解症状。
3、剧烈瘙痒
丘疹处瘙痒感明显,宝宝可能出现烦躁哭闹、睡眠不安。抓挠会导致丘疹连片形成风团,严重时出现皮肤抓痕或血痂。瘙痒与组胺释放有关,建议家长用冷藏的生理盐水湿敷,避免使用碱性沐浴露,必要时口服氯雷他定糖浆或西替利嗪滴剂。
4、继发感染
反复抓挠可能引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表现为丘疹周围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或淋巴结肿大。这种情况需就医处理,医生可能开具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外用制剂,严重时需配合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口服。
5、色素沉着
慢性期丘疹消退后可能遗留暂时性褐色色素斑,通常3-6个月逐渐淡化。这与炎症后黑色素沉积有关,家长应注意防晒,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可适量涂抹维生素E乳帮助皮肤修复。
日常需保持室内清洁,定期除螨杀虫,避免宝宝接触花草、宠物等潜在过敏源。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选择无香料婴儿专用洗护产品。若皮疹持续超过2周、伴随发热或化脓,应及时到儿科或皮肤科就诊。哺乳期母亲应忌食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减少通过母乳诱发过敏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