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D和ERP医学什么意思

发布于 2025/07/07 09:54

APD在医学中通常指动作电位时程,ERP则指有效不应期,两者均为心脏电生理学术语。

1.动作电位时程

动作电位时程指心肌细胞从去极化开始到复极化结束的时间过程,反映细胞兴奋性恢复速度。该指标与钾离子通道功能密切相关,延长可能导致尖端扭转型室速,缩短可能诱发心房颤动。临床常用胺碘酮延长APD治疗心律失常,但需警惕QT间期过度延长风险。心电图中APD对应QT间期,可通过动态心电图或电生理检查评估。

2.有效不应期

有效不应期是心肌细胞对刺激不产生可传导兴奋的最小时间间隔,取决于钠通道复活状态。该参数异常与折返性心律失常直接相关,射频消融术需精确测定局部ERP。药物如普罗帕酮可通过阻滞钠通道延长ERP,但可能加重传导阻滞。心脏电生理检查中,程序刺激技术可准确测量各部位ERP值。

3.电生理关联

APD与ERP共同构成心脏不应性基础,APD/ERP比值异常易导致R-on-T现象。心肌缺血时APD缩短而ERP延长,形成折返基质。长QT综合征患者APD显著延长,但ERP相对不变,增加早后除极风险。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多通过调节两者平衡发挥作用,如索他洛尔同时延长APD和ERP。

4.检测技术

心内膜标测可获取局部APD与ERP数据,光学标测技术能可视化APD空间分布。微电极阵列可同步记录多细胞电活动,计算ERP传导异质性。临床常用S1-S2刺激方案测定ERP,单相动作电位记录仪测量APD。这些参数对导管消融靶点定位具有指导价值。

5.病理意义

心力衰竭患者常见APD延长伴ERP离散度增加,易发室性心律失常。Brugada综合征特征性ERP缩短,右室流出道尤为明显。基因突变如KCNH2缺陷可导致APD调节异常。动态评估这些参数有助于预测恶性心律失常,指导ICD植入决策。

心脏电生理检查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前应停用影响心电药物。日常需避免剧烈情绪波动和过度劳累,定期监测心电图变化。出现心悸、晕厥等症状应及时就诊,不可自行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剂量。保持低盐饮食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心脏电稳定。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