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与高血压肾病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糖尿病肾病由长期高血糖损伤肾小球引起,高血压肾病则因持续高血压导致肾小动脉硬化。两者均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但治疗侧重点不同。
糖尿病肾病早期以微量白蛋白尿为特征,逐渐进展为显性蛋白尿和肾功能下降。病理改变主要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扩张,典型表现为结节性肾小球硬化。患者常合并视网膜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治疗需严格控制血糖,常用药物包括胰岛素注射液、二甲双胍片、SGLT-2抑制剂等,同时需限制蛋白质摄入。
高血压肾病早期表现为夜尿增多和轻度蛋白尿,病理特征为肾小动脉玻璃样变和缺血性肾小球硬化。血压控制不佳时可出现恶性高血压伴血肌酐快速升高。治疗核心是降压达标,优选ACEI类如培哚普利片或ARB类如缬沙坦胶囊,需限制钠盐摄入并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两类肾病晚期均需透析治疗,但糖尿病肾病进展至终末期的速度通常更快。
两类肾病患者均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和尿微量白蛋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饮食需根据肾功能分期调整蛋白质和电解质摄入,建议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出现水肿或血压波动时应及时复诊,终末期患者需评估肾移植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