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泻的检查方法主要有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培养和血常规检查。感染性腹泻通常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可通过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因。
1、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是诊断感染性腹泻的基础检查项目。通过显微镜观察粪便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寄生虫卵等成分,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细菌性腹泻患者的粪便中常可见大量白细胞,阿米巴痢疾患者的粪便中可能发现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该检查无需特殊准备,取样后立即送检可获得较准确结果。
2、粪便培养
粪便培养能明确感染性腹泻的具体病原体。将粪便样本接种于特定培养基,经过培养可分离出沙门菌、志贺菌、弯曲菌等致病菌。病毒性腹泻可通过电子显微镜或免疫学方法检测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该检查对标本采集要求较高,需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新鲜粪便,并尽快送检以提高检出率。
3、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有助于评估感染性腹泻的严重程度。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严重脱水时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可能增高。该检查还能发现贫血等并发症,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检查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感染性腹泻患者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预防脱水。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面条等,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刺激胃肠。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不要自行使用止泻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