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骨髓炎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改善。化脓性骨髓炎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外伤后细菌入侵、血源性播散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发热、活动受限等症状。
1、药物治疗
化脓性骨髓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药物治疗适用于早期局限性感染或术后辅助治疗,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若出现药物过敏反应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2、手术治疗
病灶清除术和持续灌洗引流术是化脓性骨髓炎的常用手术方式。手术治疗适用于骨质破坏严重、脓肿形成或保守治疗无效者。术中需彻底清除坏死骨组织,术后保持引流通畅。开放性骨折导致的骨髓炎可能需联合内固定手术。
3、物理治疗
急性期过后可采用超短波疗法、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物理治疗能缓解疼痛、加速炎症吸收,但需在感染控制后进行。治疗期间应避免患肢负重,可配合抬高肢体减轻肿胀。物理治疗需与药物或手术联合应用。
化脓性骨髓炎患者需保证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蛋奶,补充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恢复期逐步进行关节功能锻炼。注意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影像学检查。出现高热不退或脓液渗出增多时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