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损伤手术后可能出现关节僵硬、持续疼痛、感染、肌腱再撕裂、神经损伤等后遗症。手术方式、术后康复及个体差异均会影响后遗症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
1、关节僵硬
术后关节活动受限较常见,多因瘢痕粘连或康复锻炼不足导致。早期表现为肩关节外展、旋转困难,可能伴随轻微疼痛。需通过渐进式功能训练改善,如钟摆运动、被动牵拉等。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冻结肩。康复期间可配合超声波治疗或局部热敷促进软组织恢复。
2、持续疼痛
约部分患者术后存在慢性疼痛,可能与术中组织创伤、炎症反应或肩峰下撞击有关。疼痛多集中于肩峰外侧,夜间加重影响睡眠。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或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缓解。顽固性疼痛需排查是否存在缝线锚钉刺激或盂肱关节炎。
3、手术部位感染
开放性手术感染概率相对较高,表现为切口红肿、渗液或发热。糖尿病、免疫力低下者风险增加。轻度感染可通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控制,严重者需清创处理。术前皮肤准备、无菌操作规范及术后切口护理是关键预防措施。
4、肌腱再撕裂
术后过度负重或康复不当可能导致修复肌腱再次撕裂,发生率与原始损伤程度相关。典型症状为突发剧烈疼痛伴活动障碍,MRI可确诊。小范围部分撕裂可保守治疗,完全撕裂需二次手术。术后6-8周内需严格佩戴支具,避免主动抬臂动作。
5、神经损伤
腋神经或肩胛上神经在术中可能受到牵拉或压迫,导致三角肌萎缩、肩外展无力等。多数为暂时性损伤,3-6个月可自行恢复。严重者需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和精细操作能有效降低该风险。
术后应严格遵循康复计划,初期以被动活动为主,6周后逐步增加主动训练强度。保持切口干燥清洁,出现发热或异常疼痛及时复诊。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肌腱愈合,如鱼类、蛋类及西蓝花等。避免吸烟饮酒以免影响组织修复,睡眠时用枕头支撑患肢减轻关节压力。定期复查超声或MRI评估肌腱愈合情况,术后1年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