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术后肛门狭窄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肛门疼痛、便条变细、排便不尽感、肛门坠胀等。肛门狭窄可能与手术瘢痕形成、术后感染、吻合口水肿、肛门括约肌痉挛、局部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
1、排便困难
术后肛门狭窄会导致排便时阻力增大,粪便难以顺利通过狭窄部位。患者常需用力排便,甚至出现排便时间延长。排便困难可能与手术创面瘢痕挛缩有关,瘢痕组织弹性降低导致肛门管腔变窄。长期排便困难可能引发肛裂等并发症。
2、肛门疼痛
排便时肛门出现撕裂样或烧灼样疼痛是常见表现。疼痛程度与狭窄严重程度相关,可能持续至排便后数小时。肛门疼痛多因粪便通过狭窄部位时造成机械性损伤,或合并局部炎症所致。严重时可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3、便条变细
粪便通过狭窄的肛管时被挤压变形,排出粪便呈细条状或扁带状。便条直径明显小于正常情况,严重者粪便如铅笔粗细。便条变细程度可反映肛门狭窄的严重程度,是判断病情进展的重要指标。
4、排便不尽感
患者排便后仍有粪便滞留感或肛门坠胀感,可能反复如厕但排便量少。这与粪便无法完全通过狭窄部位有关,残留粪便刺激直肠黏膜产生便意。长期排便不尽可能导致直肠黏膜脱垂等继发问题。
5、肛门坠胀
肛门区域持续性的胀满、下坠不适感,在久坐或久站时加重。肛门坠胀多因狭窄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或神经刺激引起。可能伴随肛门潮湿、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影响患者坐卧姿势。
痔疮术后应保持肛门清洁,每日温水坐浴1-2次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饮食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饮水保持大便软化通畅。避免久坐久站,适当进行提肛运动。如出现上述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复诊评估狭窄程度,必要时接受扩肛治疗或二次手术矫正。术后随访期间需严格遵医嘱进行肛门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