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囊肿和子宫腺肌症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变部位、症状表现及病理机制。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至卵巢形成的囊肿,子宫腺肌症则是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疾病。
1、病变部位
巧克力囊肿病变位于卵巢,异位的子宫内膜在卵巢内周期性出血,形成陈旧性积血囊肿,囊液呈巧克力样。子宫腺肌症病变局限于子宫肌层,异位内膜组织在肌层弥漫性或局灶性生长,导致子宫均匀性增大或局部结节。
2、症状表现
巧克力囊肿典型症状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可伴性交痛、不孕及盆腔包块。子宫腺肌症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及逐渐加重的痛经,妇科检查可触及质硬子宫,月经期压痛明显。
3、病理机制
巧克力囊肿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特殊类型,与经血逆流、体腔上皮化生等因素相关。子宫腺肌症发病与基底层子宫内膜侵入肌层有关,可能与子宫肌层损伤、高雌激素状态等因素相关。
4、影像学特征
巧克力囊肿超声表现为卵巢单房或多房囊性包块,囊内可见细密光点。子宫腺肌症超声显示子宫肌层增厚,可见散在小囊腔,肌层回声不均匀,边界模糊。
5、治疗差异
巧克力囊肿治疗以腹腔镜囊肿剥除为主,术后需药物抑制复发。子宫腺肌症轻症可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或口服孕三烯酮胶囊,重症需考虑子宫切除术。
两种疾病均需长期管理,建议定期妇科检查。巧克力囊肿患者术后应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复发情况。子宫腺肌症患者需关注月经量变化,贫血者及时补充铁剂。日常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盆腔充血,经期注意保暖缓解痛经症状。若出现不孕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诊评估治疗方案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