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阻滞和腰麻是同一麻醉技术的不同表述,均指将麻醉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以阻断神经传导的操作,临床中常作为同义词使用。
蛛网膜下腔阻滞是麻醉学的规范术语,描述药物作用于脊髓蛛网膜下腔神经根的具体解剖位置。腰麻为临床俗称,因穿刺部位位于腰椎间隙而得名。两者操作流程完全一致,需在无菌条件下经腰椎穿刺,将局麻药注入脑脊液。该技术适用于下腹部、下肢及会阴部手术,具有起效快、阻滞完善的特点。实施时需严格掌握穿刺深度,避免损伤脊髓或硬膜膜外血管。术后可能出现头痛、尿潴留等并发症,多与脑脊液渗漏或药物扩散有关。
部分医疗场景中可能将腰麻特指为使用重比重溶液的蛛网膜下腔阻滞,通过调整患者体位控制麻醉平面。但现代麻醉指南已不再强调此细分,均以药物浓度和容量调控阻滞范围。无论采用何种称谓,均需监测血压波动、呼吸抑制等风险,尤其对老年或循环不稳定患者需谨慎。
选择麻醉方式时应由专业医师评估手术需求与患者状态,术后保持平卧6-8小时可降低头痛发生率,出现下肢感觉异常或发热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