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月宝宝呕吐可能由喂养不当、胃肠功能紊乱、急性胃肠炎、食物过敏、肠套叠等原因引起。呕吐是婴幼儿常见症状,需结合伴随表现判断病因,必要时及时就医。
1、喂养不当
喂奶过快、奶量过多或辅食添加不当可能导致宝宝呕吐。表现为进食后立即吐奶,呕吐物多为未消化奶液。家长需调整喂养姿势,喂奶后竖抱拍嗝15分钟,辅食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原则。避免强迫进食或喂食时逗弄宝宝。
2、胃肠功能紊乱
腹部受凉或饮食结构突然改变可引发胃肠蠕动异常。宝宝可能出现间歇性呕吐伴轻微腹胀,无发热等感染征象。可用温热手掌顺时针按摩宝宝腹部,适当补充口服补液盐溶液。注意腹部保暖,避免频繁更换奶粉品牌。
3、急性胃肠炎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炎常见呕吐伴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时呕吐常先于腹泻出现,可能伴随低热。家长需观察脱水表现如尿量减少,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呕吐剧烈时暂禁食2小时后再少量多次喂水。
4、食物过敏
牛奶蛋白或辅食中某些成分可能诱发过敏反应。除呕吐外可能出现皮疹、腹泻等表现。家长应记录饮食日记,暂停可疑过敏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西替利嗪滴剂,严重过敏需及时就医。
5、肠套叠
婴幼儿突发阵发性哭闹伴呕吐需警惕肠套叠。典型表现为果酱样血便、腹部包块,属于急症。家长发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早期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该病好发于4-10个月婴儿,男婴发病率较高。
家长应保持宝宝呕吐后口腔清洁,侧卧防误吸。记录呕吐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呕吐后先禁食观察,逐渐恢复饮食从米汤开始。持续呕吐超过8小时、出现嗜睡或尿量明显减少时需紧急就医。日常注意奶具消毒,添加辅食后观察3天无异常再引入新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