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下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甚至脱出阴道口外,医学上称为子宫脱垂。子宫下垂的具体症状表现主要有阴道口有肿物脱出、下腹坠胀感、排尿异常、排便困难、性交不适等。
1、阴道口有肿物脱出
子宫下垂患者在站立或腹压增加时,可能感觉到阴道口有肿物脱出,初期肿物可自行回纳,随着病情加重,肿物可能无法回纳。肿物脱出可能导致局部黏膜摩擦受损,出现溃疡或感染。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提重物,必要时可使用子宫托辅助支撑。
2、下腹坠胀感
子宫下垂常伴有下腹坠胀或腰骶部酸痛,尤其在久站、劳累后加重。这种不适感源于子宫韧带牵拉和盆腔压力改变。建议患者多卧床休息,可尝试骨盆底肌肉锻炼缓解症状,如凯格尔运动。
3、排尿异常
子宫下垂可能压迫膀胱导致尿频、尿急、排尿不尽感,严重时可出现压力性尿失禁。部分患者需要用手推回脱垂子宫才能排尿。这类症状需与泌尿系统感染鉴别,必要时需进行尿动力学检查。
4、排便困难
当子宫向后下垂压迫直肠时,可能出现排便困难、便秘或排便不尽感。长期用力排便可能加重脱垂程度。患者应保持饮食中充足膳食纤维,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等缓泻剂。
5、性交不适
中重度子宫下垂可能导致性交疼痛或阴道松弛感,影响性生活质量。脱垂的子宫颈或阴道壁可能在性交时受到摩擦损伤。建议避免过度激烈的性生活,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子宫骶骨固定术。
子宫下垂患者应避免提重物、长期咳嗽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坚持每日进行骨盆底肌肉锻炼,保持规律排便。轻度脱垂可通过保守治疗改善,中重度脱垂需考虑子宫托或手术治疗。建议出现症状后及时到妇科就诊,通过盆底检查和超声明确脱垂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日常可多食用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帮助组织修复,但需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加重盆底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