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适应症主要有假体松动、假体周围感染、假体磨损或断裂、髋关节不稳定、骨溶解等。当患者出现持续疼痛、活动受限或影像学检查显示异常时,需考虑翻修手术。
1、假体松动
假体松动是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最常见的适应症,可能与骨长入不良、骨质量差或机械应力过大有关。患者表现为活动时髋部疼痛加重,休息后缓解,影像学检查可见假体与骨界面透亮线。治疗需通过手术更换松动假体,并采用骨水泥或生物型固定技术加强稳定性。
2、假体周围感染
假体周围感染可能由术中污染、血源性播散或局部软组织感染导致,表现为持续疼痛、红肿发热、窦道形成。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和C反应蛋白增高。治疗需彻底清创,取出感染假体,放置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感染控制后再行翻修。
3、假体磨损或断裂
假体组件长期使用后出现聚乙烯衬垫磨损、金属头碎裂或柄部断裂,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和金属离子释放。患者可有异常响声、突然活动受限和局部疼痛。手术需更换损坏部件,必要时整体翻修假体系统。
4、髋关节不稳定
髋关节复发性脱位或半脱位多与假体位置不良、软组织张力失衡或撞击综合征有关。临床表现为关节弹响、步态异常和恐惧感。翻修手术需调整假体位置,更换高偏心距假体或增加约束型衬垫。
5、骨溶解
磨损颗粒诱导的骨溶解可造成假体周围进行性骨缺损,常见于股骨近端和髋臼侧。患者早期无症状,晚期出现疼痛和假体下沉。翻修时需清除肉芽组织,进行骨缺损重建,可能需使用金属垫块或同种异体骨移植。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后需严格遵循康复计划,早期进行非负重活动,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补充钙和维生素D促进骨愈合。定期复查评估假体稳定性,出现异常疼痛或功能障碍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使用助行器具减少假体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