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疼痛可通过热敷腹部、补充水分、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肠胃炎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饮食不当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等症状。
1、热敷腹部
用温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腹部,温度控制在40-50摄氏度,每次持续15-20分钟。热敷能放松胃肠平滑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痉挛性疼痛。注意避免烫伤皮肤,糖尿病患者及感觉障碍者需谨慎使用。
2、补充水分
少量多次饮用温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每10-15分钟补充50-100毫升液体。腹泻呕吐会导致电解质紊乱,补液能预防脱水并稀释胃酸。可选用含有葡萄糖和电解质的专用补液剂,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咖啡因饮品。
3、调整饮食
急性期选择米汤、藕粉等流质食物,症状减轻后过渡到馒头、面条等低纤维饮食。暂时避免奶制品、高脂及辛辣食物,减少胃肠刺激。进食时细嚼慢咽,每日分5-6餐少量进食,有助于营养吸收和胃肠功能恢复。
4、药物治疗
细菌性肠胃炎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诺氟沙星能抑制肠道致病菌,蒙脱石散可吸附毒素保护黏膜,益生菌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肠胃炎期间需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症状。恢复期可逐步增加苹果、香蕉等低渣水果,补充维生素和钾离子。注意观察大便性状和尿量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严重脱水,应立即就医。日常注意食品卫生,生熟食分开处理,饭前便后规范洗手,有助于预防肠胃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