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久脚后跟疼痛是什么原因,怎么治疗呢
发布于 2025/07/07 16:03
发布于 2025/07/07 16:03
站久脚后跟疼痛可能与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跟骨骨刺、脂肪垫萎缩或应力性骨折有关,可通过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矫形器具或手术等方式缓解。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筋膜反复牵拉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常见于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人群。疼痛多表现为晨起第一步或久坐后站立时加重,可能伴随足底紧绷感。治疗需减少站立时间,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局部涂抹,配合足底筋膜拉伸训练。夜间可穿戴足弓支具保持筋膜伸展。
跟腱炎因跟腱过度负荷导致退行性改变,疼痛位于脚跟后上方,活动时明显。可能与突然增加运动量或穿鞋不当有关。建议冰敷缓解急性期肿胀,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控制炎症,逐步进行离心性跟腱强化训练。严重者需超声引导下PRP注射治疗。
跟骨骨刺是跟骨底面骨质增生,压迫周围软组织引发刺痛,X线检查可确诊。疼痛常在承重时加剧,休息后减轻。治疗首选定制足跟垫分散压力,配合冲击波治疗促进微循环。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关节镜下骨赘切除术。
足跟脂肪垫随年龄增长逐渐变薄,缓冲作用减弱导致站立时跟骨直接受压。表现为弥漫性钝痛,按压跟骨下方无明确压痛点。建议更换缓震性能好的鞋子,避免硬质地面久站,必要时使用硅胶跟骨护垫补充缓冲。
跟骨应力性骨折多见于运动员或骨质疏松患者,疼痛呈进行性加重且夜间明显。核磁共振可早期诊断。需严格制动6-8周,使用阿仑膦酸钠片改善骨代谢,骨折愈合后逐步恢复负重训练。
日常应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选择足弓支撑良好的鞋子,避免赤脚行走。工作需长期站立时,每1小时坐下休息5分钟,或交替踮脚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居家可用高尔夫球滚动按摩足底,温水泡脚后涂抹保湿霜防止皮肤皲裂。若疼痛持续2周无缓解或出现红肿热痛,需及时就诊排除感染、痛风等疾病。
上一篇 : 肝功能损伤对身体危害大吗 肝功能损伤四个症状很伤身
下一篇 : 小儿发烧会引起腹泻吗 小儿发烧易引发这些并发症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