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损伤越来越痛可能与炎症反应加重、局部血肿形成、继发感染、组织粘连、神经受压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冷热敷交替、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功能锻炼、手术松解等方式缓解。
1、炎症反应加重
损伤后48小时内局部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持续释放,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发进行性肿胀和疼痛加剧。表现为皮肤发红发热、触碰痛感明显。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洛索洛芬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配合伤科灵喷雾剂局部外用。早期应避免热敷或按摩刺激。
2、局部血肿形成
血管破裂后血液积聚在肌间隙或皮下,形成压力性血肿压迫神经末梢。常见于挫伤后1-3天,疼痛呈搏动性且范围扩大,伴随明显淤青。小血肿可通过云南白药气雾剂配合弹性绷带加压包扎,较大血肿需穿刺抽吸。受伤初期需严格制动患肢。
3、继发感染
开放性损伤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入,引发化脓性炎症。表现为疼痛持续加重伴跳痛感,伤口渗出脓液并有臭味。需清创后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配合碘伏溶液消毒。糖尿病患者更需警惕感染扩散风险。
4、组织粘连
损伤后期纤维蛋白渗出导致肌肉筋膜粘连,活动时牵拉引发锐痛。多发于肩周、腕踝等关节周围,表现为特定动作时疼痛突发。可采取玻璃酸钠注射液局部注射,配合超声波透药治疗。康复期需循序渐进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
5、神经受压
肿胀或瘢痕组织压迫皮神经分支,产生放射性刺痛或灼痛。常见于肘管、腕管等解剖狭窄部位,夜间疼痛加重。甲钴胺片营养神经联合地奥司明片改善微循环,严重者需行腕横韧带切开减压术。日常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压迫姿势。
软组织损伤后72小时内每2-3小时冰敷15分钟,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疼痛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发热、肢体麻木需及时就医。恢复期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避免辛辣刺激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蛋白质促进组织修复。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损伤部位减轻晨起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