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穿孔通常由外伤性损伤和病理性肠壁病变两个原因造成。急性肠穿孔是胃肠壁全层破裂导致肠内容物进入腹腔的急症,可能引发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1、外伤性损伤
腹部受到外力撞击、锐器刺伤或医源性操作可能导致肠壁机械性损伤。常见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意外事件,或肠镜检查、腹腔手术等医疗操作中器械使用不当。患者往往有明确外伤史,突发剧烈腹痛并迅速扩散至全腹,伴随肌紧张、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需立即禁食并急诊行腹部CT检查,确诊后通常采取穿孔修补术或肠段切除术,术后需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预防感染。
2、病理性肠壁病变
肠道溃疡、肿瘤、缺血性肠病等基础疾病可导致肠壁组织坏死穿孔,常见于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结肠癌穿孔或肠系膜血管栓塞等情况。患者多有慢性腹痛、便血等原发病病史,穿孔后出现突发性刀割样腹痛伴发热。需急诊行穿孔部位切除吻合术,同时处理原发疾病,术后配合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控制感染。恶性肿瘤所致穿孔还需后续化疗或靶向治疗。
急性肠穿孔患者术后应严格禁食直至肠功能恢复,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恢复期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增加腹压动作,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腹部超声监测恢复情况。出现发热、腹痛加剧或引流液异常需及时返院检查。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控制基础疾病,避免腹部外伤以预防穿孔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