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表现及受累关节特点。风湿性关节炎多与链球菌感染相关,类风湿关节炎则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1.病因差异
风湿性关节炎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诱发,属于感染后免疫反应,常见于咽喉炎或扁桃体炎后发病。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如吸烟)及免疫系统异常有关,体内产生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导致关节滑膜慢性炎症。
2.症状特点
风湿性关节炎表现为游走性大关节肿痛,常见膝关节、踝关节等下肢关节对称受累,可能伴随环形红斑、皮下结节或心脏炎。类风湿关节炎以持续性小关节对称性炎症为主,典型累及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和腕关节,晨僵时间超过1小时,晚期可能出现关节畸形。
3.实验室检查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升高,C反应蛋白和血沉增快。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率约70%,抗CCP抗体特异性更高,炎症指标持续异常,X线可见关节边缘骨质侵蚀和间隙狭窄。
4.病理改变
风湿性关节炎病理表现为关节滑膜非特异性炎症,可逆性强,治疗后通常不留关节损害。类风湿关节炎特征为滑膜增生形成血管翳,逐渐侵蚀软骨和骨组织,导致不可逆的关节破坏,病理切片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和肉芽肿形成。
5.治疗方向
风湿性关节炎以消除链球菌感染为主,常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配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抗炎。类风湿关节炎需长期免疫调节,使用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等抗风湿药,生物制剂如注射用依那西普可靶向抑制肿瘤坏死因子。
两类关节炎均需避免关节受凉和过度劳累,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注意口腔卫生预防感染复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建议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急性期可局部热敷缓解疼痛,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肥胖者需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荷。出现关节持续肿胀或变形时应尽早就诊风湿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