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牙齿填充后需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咬硬物、观察填充物状态以及定期复查。牙齿填充通常用于治疗龋齿或牙齿缺损,帮助恢复牙齿功能和形态。
1、保持口腔卫生
牙齿填充后需坚持早晚刷牙,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刷牙时动作轻柔,避免过度用力损伤填充体。饭后用温水漱口,清除食物残渣,减少细菌滋生。家长可辅助孩子使用牙线清洁牙缝,但需避开填充部位,防止填充物松动。
2、调整饮食结构
填充后24小时内避免进食过硬、过黏或过冷过热的食物,如坚果、口香糖、冰淇淋等,以防填充材料未完全固化时脱落或变形。初期建议选择温软食物,如粥、面条、蒸蛋等,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减少高糖零食摄入,降低龋齿复发风险。
3、避免咬硬物
儿童应避免用填充后的牙齿咬铅笔、玩具等硬物,防止填充体碎裂或牙齿崩裂。对于后牙大面积填充者,咀嚼时尽量使用对侧牙齿,分散咬合力。若填充体为玻璃离子等需时间硬化的材料,需遵医嘱禁食1-2小时。
4、观察填充物状态
家长需每日检查填充体是否完整,若发现边缘发黑、材料脱落或牙齿敏感疼痛,应及时就医。暂时性填充材料可能随时间磨损,需按预约更换为永久填充。若孩子主诉咬合不适,可能需调整填充体高度。
5、定期复查
按牙医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通过X光片评估填充体下方是否出现继发龋。日常可每半年接受涂氟或窝沟封闭,强化牙齿防护。对于多颗牙填充的儿童,建议使用含氟漱口水辅助防龋。
牙齿填充后应建立长期口腔护理计划,家长需监督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每日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可配合菌斑显示剂检查清洁效果。均衡饮食中增加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如牛奶、奶酪、深绿色蔬菜,促进牙齿再矿化。避免碳酸饮料和酸性食物侵蚀填充体边缘。若孩子参加剧烈运动,可定制防护牙托防止牙齿外伤。出现牙龈红肿、填充体周围变色等异常时,须立即就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