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后疼痛患者的日常护理怎么做好

发布于 2025/07/07 19:14

脊髓损伤后疼痛患者可通过调整体位、规律运动、皮肤护理、心理疏导、药物辅助等方式进行日常护理。脊髓损伤后疼痛通常由神经损伤、炎症反应、肌肉痉挛、心理因素、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

1、调整体位

保持正确体位有助于减轻神经压迫和肌肉紧张。建议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一次,使用减压垫分散压力,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仰卧位时在膝关节下方垫软枕,侧卧位时将上方腿屈曲支撑。轮椅坐姿需确保骨盆中立位,背部贴合靠垫,足部平放于脚踏板。

2、规律运动

被动关节活动每日进行2-3次,每个关节重复5-10次动作,重点活动髋膝关节以防止挛缩。上肢功能保留者可进行坐位平衡训练,如弹力带抗阻练习。水中运动能借助浮力减轻负重,水温维持在32-34℃为宜。所有锻炼需在康复师指导下循序渐进。

3、皮肤护理

每日用温水清洁受压部位,避免使用碱性皂液。骨突处涂抹含氧化锌的护臀霜,大小便失禁者需及时更换吸水护理垫。检查皮肤时重点关注骶尾部、足跟等区域,出现发红或破溃需使用泡沫敷料保护。床单应选择透气棉质材料并保持平整干燥。

4、心理疏导

慢性疼痛易引发焦虑抑郁情绪,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应激反应。建议家属参与疼痛日记记录,帮助识别诱发因素。音乐疗法选择节奏舒缓的古典乐曲,每次聆听不超过60分钟。社交支持小组定期开展病友交流,分享适应性应对策略。

5、药物辅助

遵医嘱使用普瑞巴林胶囊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加巴喷丁片改善烧灼样疼痛,阿米替林片适用于合并抑郁的疼痛。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可控制炎症性疼痛,但需监测胃肠道反应。肌肉痉挛者可短期使用巴氯芬片,注意观察嗜睡副作用。

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的全谷物和深绿色蔬菜,适量补充钙质预防骨质疏松。避免摄入辛辣刺激食物及含咖啡因饮料。室内温度维持在24-26℃以减少肌肉紧张,夜间使用压力交替气垫床。定期复查神经功能评估,出现疼痛性质改变或发热症状需及时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