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增生的严重程度可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指标综合判断。主要评估依据包括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残余尿量测定、尿流率检查、前列腺体积测量以及是否出现并发症。
1、IPSS评分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是评估前列腺增生严重程度的核心工具。该评分系统通过7项排尿症状问题和1项生活质量问题构成,总分0-35分。轻度症状为0-7分,患者仅需观察随访;中度症状8-19分,建议药物干预;重度症状20分以上需考虑手术。评分越高代表下尿路症状对生活质量影响越大,但需排除泌尿系感染等干扰因素。
2、残余尿量
通过超声或导尿测量排尿后膀胱内残留尿液量。残余尿量50毫升以内属于正常范围;50-100毫升提示膀胱代偿功能开始受损;超过100毫升表明存在明显尿潴留风险。长期残余尿量增加可能导致反复尿路感染、膀胱结石等并发症,此时无论IPSS评分如何都应积极治疗。
3、尿流率检查
尿流率检测可客观反映排尿功能障碍程度。最大尿流率小于10毫升/秒提示存在明显梗阻;10-15毫升/秒为可疑梗阻;大于15毫升/秒通常排除梗阻。检查时排尿量需达到150毫升以上,结果需结合排尿日记综合判断。该检查能发现早期膀胱功能代偿性改变。
4、前列腺体积
经直肠超声或MRI测量前列腺体积大于30毫升即符合增生诊断。30-40毫升为轻度增大;40-60毫升为中度;超过60毫升属重度增生。体积增大与梗阻程度并非绝对正相关,但大体积前列腺更易发生急性尿潴留,且药物治疗效果可能受限。体积测量对选择手术方式有指导价值。
5、并发症评估
出现反复血尿、膀胱结石、肾功能损害或反复尿路感染均提示疾病进入严重阶段。这些并发症可能由长期膀胱高压或尿潴留导致,往往需要手术干预。尤其当血肌酐升高或出现肾积水时,提示存在上尿路损害,属于绝对手术指征。
建议前列腺增生患者定期监测症状变化,避免长时间憋尿,减少酒精和辛辣食物摄入。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但应避免骑车等压迫会阴部的活动。出现排尿困难加重、发热或腰痛时应及时就医,药物治疗期间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尿流率和残余尿量。对于高龄或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治疗决策需综合考虑全身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