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膀胱部分切除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等。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肿瘤分期、分级及患者身体状况综合评估。
1、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适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初始治疗。通过尿道插入电切镜,利用高频电流切除肿瘤组织,创伤小且可保留膀胱功能。术后可能出现血尿、尿频等短期并发症,需配合膀胱灌注化疗降低复发概率。代表性药物包括吡柔比星注射液、羟基喜树碱注射液等化疗药物。
2、膀胱部分切除术
针对局限性肌层浸润性肿瘤且位于膀胱顶部的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及周围部分膀胱壁,术后保留排尿功能但需定期复查。可能伴随尿瘘、膀胱容量减少等风险,需注意术后膀胱训练。对于高级别肿瘤,术后可能需补充放疗或全身化疗。
3、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适用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或多发复发性肿瘤。需完整切除膀胱及周围淋巴结,男性患者通常需切除前列腺,女性患者可能需切除子宫附件。术后需进行尿流改道手术,常见方式包括回肠代膀胱术、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等。术后需长期监测肾功能及代谢平衡。
4、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通过机械臂系统完成精准微创操作,适用于需要保留神经血管束的根治性切除术。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但对手术团队技术要求较高。术后可能出现肠梗阻、淋巴漏等并发症,需早期下床活动促进恢复。
5、光动力治疗
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适用于原位癌或多次复发浅表肿瘤。通过膀胱灌注光敏剂后激光照射,选择性破坏肿瘤细胞。治疗期间需避光防护,可能出现膀胱刺激症状,通常需重复进行以达到治疗效果。
术后需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根治性切除患者需掌握造口护理技巧,定期更换造口袋。所有患者均应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术后前两年每3-6个月需进行膀胱镜随访。出现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复查,必要时进行影像学评估。根据病理结果制定个体化后续治疗计划,部分患者需结合免疫治疗或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