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疝气通常指腹股沟疝或腹壁疝,可能由腹壁薄弱、腹压增高、结缔组织异常、慢性咳嗽或长期便秘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腹股沟或腹部肿块、坠胀感、疼痛等症状。成人疝气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疝气带固定、腹腔镜修补术、开放修补术等方式治疗。
1、腹壁薄弱
腹壁肌肉或筋膜先天性发育不良或后天性退化可能导致腹壁薄弱,形成疝气。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或多次妊娠的女性。患者可能出现腹股沟区柔软包块,平卧时包块可消失。日常需避免提重物,必要时可使用疝气带临时固定。
2、腹压增高
长期慢性咳嗽、便秘、前列腺增生导致的排尿困难等因素会使腹压持续增高,迫使腹腔内容物通过薄弱处突出形成疝气。患者常在咳嗽时感到腹股沟区冲击感,可能伴有隐痛。建议治疗原发病,如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缓解咳嗽,乳果糖口服溶液改善便秘。
3、结缔组织异常
某些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如马凡综合征可能导致腹壁结构异常,增加疝气发生概率。这类患者除疝气外,往往伴有其他系统表现。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必要时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4、慢性咳嗽
长期吸烟、慢性支气管炎等引起的持续性咳嗽是成人疝气的常见诱因。咳嗽时腹压骤增可能导致原有小疝囊扩大。患者咳嗽时疝块突出明显,可伴有灼痛感。需积极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控制气道炎症。
5、长期便秘
排便费力会使腹压升高,长期可能诱发或加重疝气。患者除腹部包块外,常伴有排便困难、腹胀等症状。可通过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使用聚乙二醇4000散等渗透性泻药改善排便,减少疝气发作。
成人疝气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戒烟限酒,保持大便通畅。饮食上多摄入高纤维食物如燕麦、西蓝花等,适量补充优质蛋白促进组织修复。若疝块突然增大、变硬或出现剧烈疼痛,可能发生嵌顿需立即就医。术后患者需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逐步恢复日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