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和青光眼早期可能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畏光流泪等症状。白内障早期主要表现为晶状体混浊导致的视物模糊、色彩辨识度下降;青光眼早期常见眼压升高引起的间歇性眼胀头痛、虹视现象。两种疾病早期症状易被忽视,需通过专业眼科检查确诊。
1、视力模糊
白内障早期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形成混浊,光线散射导致视物模糊,尤其在强光下更为明显。患者可能感觉眼前有雾状遮挡,阅读时需要更亮的光线。可通过裂隙灯检查发现晶状体皮质或核部出现水隙、空泡等改变。早期可使用吡诺克辛钠滴眼液延缓进展,严重时需行超声乳化吸除术。
2、视野缺损
青光眼早期视神经纤维层受损,表现为周边视野逐渐缩小,可能出现弓形暗点或鼻侧阶梯状缺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早期常无自觉症状,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前可有短暂虹视现象。需通过眼底镜观察视杯凹陷扩大,配合视野计检查确诊。可选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控制眼压。
3、畏光流泪
晶状体混浊导致光线散射引发眩光敏感,患者出现畏光症状并伴随反射性流泪。青光眼急性发作时因角膜水肿出现虹视现象,看见灯光周围有彩色光环。这两种症状都可能影响夜间驾驶能力。需通过眼压测量、角膜厚度检测等鉴别病因,早期干预可延缓病情进展。
4、色彩辨识下降
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变黄导致短波长光线透过率降低,出现辨色力减退,特别是对蓝色系颜色辨识困难。可通过色觉检查发现异常,与视网膜病变引起的色觉障碍相鉴别。核性白内障患者可能暂时出现近视度数加深现象,验光时表现为屈光状态改变。
5、眼胀头痛
青光眼患者眼压波动时可出现间歇性眼球胀痛,伴随同侧头痛或眉弓部酸胀,多在傍晚或情绪激动时发作。慢性高眼压可能导致结膜充血但无分泌物。需通过24小时眼压监测明确昼夜波动规律,可使用布林佐胺滴眼液联合降眼压治疗。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包括眼压测量、眼底照相在内的眼科体检。出现视物模糊、视野缩小等症状时应避免揉眼或自行使用眼药水,及时到眼科进行房角镜、OCT等专业检查。日常生活中注意控制血糖血压,避免长时间暗环境用眼,佩戴防紫外线眼镜保护晶状体。饮食可适当增加深色蔬菜水果摄入,补充叶黄素等抗氧化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