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与肋软骨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因、症状特征及治疗方式上。心绞痛主要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发,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肋软骨炎则是肋软骨非特异性炎症,以局部压痛和肿胀为特征。
1、病因差异
心绞痛通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肌缺血有关,常见诱因包括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肋软骨炎多因外伤、反复劳损或病毒感染引起,部分病例无明确诱因。两者发病机制截然不同,前者属于心血管急症,后者为良性炎症性疾病。
2、疼痛特点
心绞痛呈阵发性胸骨后闷痛,可向左肩及下颌放射,持续2-15分钟,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肋软骨炎疼痛固定于病变软骨处(多为第2-4肋),触痛明显,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持续时间较长且对硝酸甘油无反应。
3、伴随症状
心绞痛发作时常伴冷汗、恶心及濒死感,严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肋软骨炎多仅有局部红肿热痛,偶有低热,无全身循环系统症状。前者需警惕心肌梗死风险,后者症状局限且病程自限。
4、检查方法
心绞痛诊断依赖心电图ST-T改变、心肌酶谱及冠脉造影。肋软骨炎通过压痛部位触诊、超声或X线排除其他骨病即可确诊,实验室检查多无异常。两者鉴别时需优先排除心源性胸痛。
5、治疗原则
心绞痛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改善心肌供血,必要时行支架植入。肋软骨炎以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凝胶等抗炎镇痛为主,辅以热敷理疗,通常4-6周自愈。
出现胸痛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测量血压,心绞痛患者需随身携带急救药物。肋软骨炎患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转体动作,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加重需复查排除其他胸壁疾病。日常注意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保持适度运动增强胸廓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