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炎与肛周湿疹的区别主要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式三个方面。肛周炎是肛门周围组织的感染性疾病,肛周湿疹是肛门周围皮肤的过敏性炎症反应。
1、发病机制
肛周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继发于肛裂、痔疮等肛门疾病。肛周湿疹属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与接触过敏原、局部潮湿刺激、精神因素等有关,部分患者存在特应性体质。
2、临床表现
肛周炎表现为肛门周围红肿热痛,可伴脓性分泌物,严重时形成脓肿或瘘管。肛周湿疹以剧烈瘙痒为主,皮肤可见红斑、丘疹、渗出或苔藓样变,慢性期皮肤增厚粗糙,但无化脓性改变。
3、治疗方式
肛周炎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洛胶囊、左氧氟沙星片控制感染,脓肿形成需切开引流。肛周湿疹以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为主,配合口服氯雷他定片抗过敏,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日常应注意保持肛门清洁,如厕后使用温水清洗,避免用力擦拭。穿着透气内裤,减少久坐时间。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出现肛门不适时避免自行用药,需由医生明确诊断后针对性治疗,防止混淆两种疾病导致病情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