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可通过生活护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治疗。小儿肺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等原因引起。
1、生活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维持在50%-60%,避免干燥刺激呼吸道。患儿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补充温水,每日饮水量控制在800-1200毫升。饮食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面条汤等,避免生冷油腻食物。家长需定时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时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式。
2、药物治疗
细菌性肺炎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支原体肺炎常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罗红霉素颗粒等大环内酯类药物。病毒性肺炎可配合使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中成药。咳嗽剧烈时可用氨溴特罗口服溶液祛痰,发热时按医嘱服用布洛芬混悬滴剂。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循医嘱使用,家长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3、物理治疗
采用叩背排痰法,五指并拢呈空心掌,由外向内、由下向上轻拍背部,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雾化吸入治疗可使用生理盐水加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帮助稀释痰液。鼻塞严重时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清洁鼻腔。恢复期可进行呼吸训练,如吹纸条、吹气球等游戏锻炼肺功能。家长需观察患儿呼吸频率,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治疗期间应保持患儿口腔清洁,进食后可用温水漱口。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并及时更换,避免着凉加重症状。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但需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隔离防护,避免交叉感染,家庭成员接触患儿后需规范洗手。定期复查胸片,观察肺部炎症吸收情况。饮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羹、鱼肉泥等,帮助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