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感染通常会导致体内出现炎症反应。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会激活免疫系统,引发炎症因子释放,从而产生发热、肌肉酸痛等典型症状。
流感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会识别病毒并启动防御机制。病毒刺激免疫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介质,这些物质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发热,同时引起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造成局部充血水肿。典型表现为鼻咽部黏膜充血、扁桃体肿大、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炎症反应有助于限制病毒扩散,但过度反应可能损伤正常组织。
部分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可能出现异常炎症反应。婴幼儿、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感染流感病毒后,可能出现细胞因子风暴等过度免疫反应,导致肺部炎症加重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这类人群感染后需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等指标,警惕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建议流感期间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进食易消化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羹、鱼肉粥等。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接种流感疫苗可显著降低感染概率及炎症反应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