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口服药物、就医治疗等方式改善。肠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老人肠炎发作期间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油腻及高纤维食物。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可适当补充香蕉、苹果等低渣水果。若伴随乳糖不耐受需暂停乳制品摄入。
2、补充水分
腹泻会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毫升以上。可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米汤等,观察尿液颜色保持淡黄色为宜。严重脱水可能出现头晕、尿量减少等症状。
3、口服药物
细菌性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诺氟沙星胶囊等药物。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毒素,双歧杆菌可调节菌群平衡。病毒性肠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发热时可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切忌滥用抗生素。
4、就医治疗
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脱水症状或病程超过3天未缓解,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通过血常规、粪便检测判断病原体类型,严重者需静脉补液或住院观察。慢性肠炎患者应定期复查肠镜,排除溃疡性结肠炎等器质性疾病。
老年患者胃肠功能较弱,恢复期间需保持腹部保暖,避免受凉。症状缓解后逐渐恢复普通饮食,优先选择鱼肉、豆腐等优质蛋白。日常注意餐具消毒与手部清洁,变质食物及时丢弃。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老人应监测胃肠黏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