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病的病因主要有感染性因素、外伤性因素和全身性疾病因素。角膜病可能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感染,物理或化学性损伤,以及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引起。
1、感染性因素
细菌性角膜炎常见于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表现为眼痛、畏光、分泌物增多,需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抗菌药物治疗。病毒性角膜炎多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反复发作时可形成树枝状溃疡,需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干预。真菌性角膜炎与农作物外伤相关,镰刀菌属常见,需联用那他霉素滴眼液和伏立康唑口服制剂。
2、外伤性因素
机械性损伤如异物入眼可导致角膜上皮缺损,需及时清除异物并预防性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化学烧伤常见于酸碱物质溅入,碱性损伤更严重,需立即冲洗后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修复。紫外线灼伤多发于电焊工,表现为剧痛和角膜上皮点状脱落,需用玻璃酸钠滴眼液促进愈合。
3、全身性疾病因素
糖尿病角膜病变与高血糖导致的神经变性相关,表现为角膜感觉减退和上皮修复延迟,需控制血糖并配合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保湿。类风湿关节炎可能引发周边角膜溶解,需全身使用甲氨蝶呤片联合环孢素滴眼液。维生素A缺乏症会导致角膜干燥软化,需补充维生素A胶丸并用聚乙烯醇滴眼液缓解症状。
预防角膜病需注意眼部防护,接触粉尘或化学物品时佩戴护目镜,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角膜敏感性检测。出现眼红、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时避免揉眼,及时就医排查病因。长期佩戴隐形眼镜者应严格遵循清洁规范,游泳时使用防水护目镜降低感染风险。日常饮食中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肝脏和深色蔬菜,有助于维持角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