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呕吐可能由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胃食管反流病、胃炎、肠梗阻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病情。
1、饮食不当
进食过量、食物变质或进食过快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引发呕吐。表现为餐后即刻呕吐,可伴有上腹饱胀感。需停止摄入可疑食物,少量饮用温盐水补充电解质。若呕吐物含血丝或持续超过24小时,需就医排除消化道出血。
2、胃肠功能紊乱
自主神经失调导致胃排空延迟,常见于焦虑人群。症状为餐后30-60分钟出现非喷射性呕吐,呕吐后不适感减轻。可尝试少食多餐,避免高脂饮食。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多潘立酮片促进胃动力,或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调节肠道功能。
3、胃食管反流病
贲门括约肌松弛使胃酸反流刺激食管,典型表现为餐后胸骨后灼痛伴反酸。需避免咖啡、巧克力等降低括约肌压力的食物。临床常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抑制胃酸,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黏膜。严重者需胃底折叠术治疗。
4、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药物刺激导致胃黏膜炎症,常见餐后上腹痛伴恶心呕吐。确诊需碳13呼气试验,治疗需克拉霉素缓释片联合胶体果胶铋胶囊根除病菌。急性期应禁食6-8小时后逐步恢复流质饮食。
5、肠梗阻
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引发剧烈呕吐,呕吐物可含胆汁或粪臭味。伴随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等机械性梗阻表现。需禁食水并胃肠减压,完全性梗阻需紧急手术解除粘连或切除肿瘤。术后早期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减少消化液分泌。
日常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刺激性食物。呕吐后2小时内不要进食,恢复饮食从米汤等清流质开始。记录呕吐频率、诱因及伴随症状,复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反复呕吐需检查电解质水平,防止脱水或酸碱失衡。妊娠期呕吐需排除妊娠剧吐,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