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可能是牙周病的表现之一,但也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导致牙龈萎缩的疾病主要有牙周炎、糖尿病、维生素C缺乏症、硬皮病、白血病等。
1、牙周炎
牙周炎是牙龈萎缩最常见的原因,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牙周炎可能与牙菌斑堆积、吸烟、遗传等因素有关。治疗牙周炎通常需要洗牙、龈下刮治等专业口腔治疗,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西吡氯铵含漱液等药物。
2、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牙龈组织更容易发生炎症和萎缩,常伴有口干、多饮多尿等症状。血糖控制不佳会加重牙龈问题。治疗需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配合口腔专业护理,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碘甘油、替硝唑片等药物。
3、维生素C缺乏症
长期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牙龈出血、萎缩,严重时可能出现坏血病。这种情况通常与饮食不均衡有关。治疗以补充维生素C为主,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必要时遵医嘱服用维生素C片。
4、硬皮病
硬皮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引起牙龈萎缩、口腔黏膜硬化等症状。患者常伴有皮肤硬化、雷诺现象等表现。治疗需在风湿免疫科指导下进行,可能使用青霉胺片、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
5、白血病
白血病患者可能出现牙龈增生或萎缩,常伴有牙龈自发性出血、贫血等症状。这种情况属于血液系统疾病的并发症。治疗需以血液病治疗为主,口腔护理为辅,可遵医嘱使用复方硼砂含漱液、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等药物。
牙龈萎缩患者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轻柔刷牙,避免过度用力刷牙导致牙龈损伤。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治疗。饮食上应保证营养均衡,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钙质。对于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牙龈萎缩,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发现牙龈萎缩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