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腹水与肝硬化的区别在于肝腹水是肝硬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并发症,肝硬化是肝脏组织纤维化的慢性疾病。肝硬化腹水主要由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腹腔积液;肝硬化则表现为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等。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肝腹水,但肝腹水患者一定存在肝硬化或其他肝脏疾病。
肝硬化是肝脏长期受损后,正常肝组织被纤维瘢痕替代的病理过程。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早期肝硬化可能无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肝功能减退导致白蛋白合成减少,门静脉高压使血管内液体渗入腹腔,形成肝腹水。肝硬化还可能引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肝腹水特指腹腔内病理性积液超过正常量,肝硬化是其最常见原因。除肝硬化外,恶性肿瘤、结核性腹膜炎、心功能不全等也可导致腹水。肝硬化腹水患者腹部明显膨隆,可能伴随下肢水肿、呼吸困难。腹水感染时会发热腹痛。通过腹部超声、腹水化验可鉴别病因。治疗需限制钠盐摄入,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螺内酯片,严重时需腹腔穿刺放液。
肝硬化患者应严格戒酒,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定期监测肝功能。适量补充优质蛋白但需预防肝性脑病,可食用鱼肉、豆腐等。肝腹水患者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2克,记录尿量体重变化。出现发热、腹痛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终末期肝硬化可考虑肝移植评估。两类疾病均需在消化内科或肝病科长期随访,由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