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脑炎的症状主要有发热、头痛、意识障碍、抽搐和脑膜刺激征。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常见于夏秋季节。
1、发热
乙型脑炎患者通常会出现突发高热,体温可迅速升高至39-40摄氏度。发热是乙型脑炎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多伴有寒战、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发热可能持续数天至一周,严重者可出现超高热。发热期间患者可能出现面色潮红、皮肤干燥等表现。
2、头痛
头痛是乙型脑炎的主要症状之一,多表现为剧烈而持续的头部胀痛或跳痛,常位于前额或全头部。头痛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严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可能随着发热同时出现或稍晚发生,在疾病进展期头痛症状会逐渐加重。
3、意识障碍
乙型脑炎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从嗜睡、昏睡到昏迷不等。意识障碍通常在发病后2-3天出现,表现为反应迟钝、定向力障碍、言语不清等。严重者可发展为深度昏迷,伴有瞳孔异常和呼吸节律改变。意识障碍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4、抽搐
约半数乙型脑炎患者会出现抽搐症状,多见于儿童患者。抽搐可表现为局部肌肉抽动或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持续时间从数秒到数分钟不等。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持续状态。抽搐发作时可能伴有意识丧失、口吐白沫等症状。反复抽搐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严重。
5、脑膜刺激征
乙型脑炎患者常出现脑膜刺激征,表现为颈项强直、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这些体征提示脑膜受到炎症刺激,检查时可发现患者颈部抵抗、抬头困难。脑膜刺激征多在发病后3-4天明显,严重者可伴有角弓反张。这些体征有助于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
乙型脑炎患者应保持安静休息,避免强光强声刺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证足够热量和营养摄入。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预防方面应注意防蚊灭蚊,在流行季节可考虑接种乙型脑炎疫苗。恢复期患者需进行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