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牙通常表现为牙龈红肿、流口水、烦躁不安、低热等症状。长牙可能引发牙龈不适、食欲下降、睡眠障碍、轻微腹泻等四个常见不适。
1、牙龈红肿
长牙时牙龈组织受到牙齿萌出的刺激,可能出现局部充血肿胀,触摸时有硬结感。婴幼儿常因牙龈胀痛而频繁啃咬物品,部分会伴随牙龈出血。家长可用清洁纱布蘸温水轻柔按摩牙龈,或提供牙胶缓解不适。若红肿持续超过一周或伴随化脓,需警惕牙龈炎。
2、流口水
牙齿萌出会刺激唾液腺分泌增多,而婴幼儿吞咽功能尚未完善,导致口水外流。每日需多次用软布蘸干下巴皮肤,避免出现口周湿疹。可选用纯棉围兜及时更换,若出现皮肤溃烂可涂抹氧化锌软膏。持续大量流涎伴随咳嗽需排除呼吸道感染。
3、烦躁不安
牙龈神经受压会导致持续隐痛,使婴幼儿易哭闹、拒食。白天可分散注意力互动,夜间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强行喂食,选择凉爽流质食物。若哭闹超过3天且伴随呕吐,可能与肠套叠等急腹症有关,需及时就医排查。
4、低热
牙齿突破牙龈时可能引起37.5-38℃的生理性发热,通常持续1-2天。应保持室内通风,多补充水分,避免过度包裹。若体温超过38.5℃或发热反复,需考虑急性中耳炎等感染性疾病,必要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退热。
长牙期间应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用指套清洁牙龈,避免睡前含奶瓶。提供硬度适中的磨牙饼干锻炼咀嚼,注意观察大便性状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拒绝饮水、精神萎靡等表现,应及时儿科就诊排除其他疾病。多数症状在牙齿完全萌出后1-2周内自行缓解,家长无须过度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