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吸虫病是什么原因引起

发布于 2025/07/08 14:44

儿童血吸虫病主要由血吸虫感染引起,感染途径包括接触疫水、饮用生水、皮肤破损等。血吸虫病可能由接触含有尾蚴的水体、不良卫生习惯、免疫功能低下、疫区居住史、皮肤黏膜损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病原治疗、对症支持、并发症处理、环境消杀、健康教育等方式干预。

1、接触疫水

血吸虫尾蚴主要存在于被污染的淡水水体中,儿童在疫区游泳、戏水或涉水时,尾蚴可穿透皮肤进入体内。感染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性丘疹,2-4周后发展为发热、腹痛等急性期症状。治疗需使用吡喹酮片等驱虫药物,配合抗组胺药物缓解过敏反应。

2、饮用生水

摄入被血吸虫卵污染的生水或未洗净的蔬果,虫卵可在肠道孵化成幼虫并移行至门静脉系统。此类感染早期表现为腹泻、营养不良,慢性期可能导致肝脾肿大。除吡喹酮片外,可联用护肝片改善肝功能,严重贫血者需补充硫酸亚铁片。

3、免疫功能低下

营养不良或合并其他感染的儿童更易发生重度感染,虫体在门静脉系统大量产卵可引发肉芽肿反应。典型症状包括生长发育迟缓、腹水形成等。除病原治疗外,需加强营养支持,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补充蛋白,必要时输注人血白蛋白。

4、疫区居住史

长期生活在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儿童,因反复接触疫水导致重复感染,易发展为慢性甚至晚期血吸虫病。特征性表现为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除常规驱虫外,需定期监测肝脏超声,必要时行脾切除术或门体分流术。

5、皮肤黏膜损伤

皮肤存在伤口或湿疹时接触疫水,尾蚴更易通过破损屏障入侵。感染初期可见侵入部位红斑、水疱,可能伴发细菌性皮炎。除口服吡喹酮片外,局部需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继发感染,瘙痒明显者可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家长需避免儿童接触可能含有尾蚴的河塘水,饮用煮沸后的安全水源,疫区活动后及时用清水冲洗皮肤。日常保证膳食中优质蛋白和维生素A的摄入,定期进行粪便虫卵检查。如出现持续发热、血便或腹部膨隆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血清学检测和超声评估。流行区儿童建议每半年预防性服用吡喹酮片,服药后需观察有无头晕、腹痛等不良反应。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