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患者平时需注意避免强光刺激、控制慢性病、规范用药、定期复查及科学用眼。白内障是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导致的视力模糊疾病,与老化、外伤、代谢异常等因素相关,日常护理对延缓病情进展至关重要。
1、避免强光刺激
紫外线会加速晶状体混浊,外出时应佩戴防紫外线太阳镜,选择UV400防护标识的镜片。阴天或冬季也需防护,雪地、水面等高反射环境更需注意。室内避免直视LED灯、浴霸等强光源,阅读时保证光线柔和均匀,减少眩光对眼睛的刺激。
2、控制慢性病
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会加重晶状体氧化损伤。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每日监测血糖;高血压患者需维持血压低于140/90mmHg。高血脂患者需限制动物内脏摄入,必要时遵医嘱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调脂药物。
3、规范用药
避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防止诱发激素性白内障。慎用缩瞳药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可能加重晶状体混浊。服用胺碘酮片等致白内障药物时,需定期进行裂隙灯检查。
4、定期复查
早期白内障每6-12个月检查视力、眼压和晶状体混浊程度,中期缩短至3-6个月。当矫正视力低于0.3或影响日常生活时,需评估超声乳化手术指征。术后患者仍需每年检查眼底,警惕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5、科学用眼
连续用眼40分钟后休息5分钟,采用20-20-20法则(每20分钟看20英尺外20秒)。阅读距离保持30-40厘米,避免在颠簸环境中用眼。适量补充叶黄素、玉米黄质等抗氧化剂,但需注意保健品不能替代手术治疗。
白内障患者饮食应增加深色蔬菜如菠菜、蓝莓摄入,补充维生素C、E等抗氧化营养素。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吸烟者白内障发病风险提高2倍。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对抗性运动。若出现突发眼痛、视力骤降需立即就医,警惕青光眼等急性并发症。术后患者三个月内避免游泳、揉眼,按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