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喂养需特别注意营养摄入、喂养方式和卫生安全三个核心细节。早产儿因发育不成熟,消化吸收功能较弱,喂养不当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感染等风险。
1、营养强化
早产儿需选择强化营养的专用配方奶粉或母乳强化剂。母乳是首选,但需添加母乳强化剂以补充蛋白质、钙、磷等营养素。若无法母乳喂养,应选用早产儿配方奶粉,其热量和营养素密度高于普通奶粉。喂养初期需少量多次,逐渐增加单次奶量,避免胃肠负担过重。家长需定期监测体重增长,确保营养摄入充足。
2、喂养姿势
早产儿吸吮吞咽能力较差,建议采用半卧位或侧卧位喂养,避免平躺导致呛奶。使用小号奶嘴控制流速,喂奶时观察有无呼吸急促、发绀等异常。喂奶后需竖抱拍嗝10-15分钟,减少吐奶和胃食管反流。对于吸吮力弱的早产儿,可采用滴管或鼻饲管辅助喂养,家长需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操作。
3、卫生防护
早产儿免疫力低下,喂养器具需严格消毒,奶瓶奶嘴每次使用前煮沸5分钟以上。配制奶粉前家长需用肥皂洗手,现配现喂避免污染。接触早产儿前后均应洗手,避免交叉感染。若发现奶液剩余或变质,须立即丢弃。喂养期间注意观察口腔有无鹅口疮等感染迹象,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早产儿出院后家长需定期随访生长发育指标,按医生建议调整喂养方案。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环境过冷影响消化。记录每日喂养量、大小便次数及体重变化,为医生评估提供依据。避免过早添加辅食,纠正月龄达4-6个月后再逐步引入。若出现喂养困难、体重不增或频繁呕吐,须立即就医排查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