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环境因素、生理结构特点、病原体暴露以及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呼吸道感染可能表现为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护理和治疗。
1.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
小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特别是6个月至3岁阶段,从母体获得的抗体逐渐减少,自身免疫球蛋白分泌不足,对病毒和细菌的防御能力较弱。家长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感染者,按时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反复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脾氨肽冻干粉等免疫调节剂。
2.环境因素影响
被动吸烟、空气污染、气候骤变等环境刺激会损伤呼吸道黏膜屏障。冬季门窗紧闭导致病原体浓度升高,幼儿园等集体环境易发生交叉感染。家长应避免在儿童周围吸烟,雾霾天减少外出,使用空气净化器。出现流涕症状时可配合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护理。
3.生理结构特殊
小儿鼻腔狭窄、喉部呈漏斗形,气道直径较小,分泌物不易排出。腺样体生理性肥大可能阻塞鼻咽部,增加中耳炎风险。哺乳期婴儿建议采用头高脚低位喂奶,幼儿睡觉时可适当垫高枕头。急性喉炎发作时需及时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
4.病原体暴露频繁
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可通过飞沫传播,儿童在玩耍时常接触被污染的玩具或地面后触摸口鼻。家长需教导正确洗手方法,定期消毒常用物品。确诊病毒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奥司他韦颗粒、干扰素α2b喷雾剂等抗病毒药物。
5.基础疾病诱发
过敏性鼻炎、维生素D缺乏、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会降低呼吸道抵抗力。过敏体质儿童接触尘螨或花粉后可能诱发喘息性支气管炎。家长应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合并过敏时需使用氯雷他定糖浆、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控制症状。
家长应注意保持儿童饮食均衡,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A和锌的食物如胡萝卜、瘦肉等。保证每日充足睡眠,根据气温及时增减衣物。在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接触感染者后可用淡盐水漱口。如出现呼吸急促、持续高热或精神萎靡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评估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