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鞍区最常见的肿瘤是垂体腺瘤。蝶鞍区位于颅底中央,垂体腺瘤约占该区域肿瘤的80%-90%,根据激素分泌类型可分为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和功能性垂体腺瘤(如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等)。
1、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起源于垂体前叶细胞,多数为良性肿瘤。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增大会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功能性垂体腺瘤因激素分泌异常引发特定症状,如泌乳素瘤可能导致女性闭经溢乳,生长激素瘤可能引发肢端肥大症。诊断需结合磁共振成像和激素水平检测,治疗包括药物控制(如溴隐亭片)、经鼻蝶窦微创手术或放射治疗。
2、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是蝶鞍区第二常见的肿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肿瘤常起源于颅咽管残余上皮细胞,可向鞍上或鞍内生长。典型症状包括头痛、视力障碍、生长发育迟缓及多饮多尿等垂体功能低下表现。CT检查可见钙化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可能需长期激素替代治疗。
3、脑膜瘤
鞍区脑膜瘤起源于鞍膈或鞍结节脑膜,生长缓慢但可能压迫垂体及周围结构。常见症状为进行性视力减退和头痛,内分泌症状相对较轻。磁共振成像显示均匀强化的肿块,治疗需根据肿瘤大小选择手术切除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4、生殖细胞瘤
鞍区生殖细胞瘤好发于青少年,属于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典型表现为尿崩症、视力障碍和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肿瘤标记物如甲胎蛋白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能升高,治疗需结合化疗和放射治疗,对放疗敏感但易复发。
5、Rathke囊肿
Rathke囊肿是胚胎期Rathke囊残留形成的良性病变,多数无症状。当囊肿增大时可引起头痛、视力障碍或轻度垂体功能异常。磁共振成像显示鞍内囊性病变,无症状者无需治疗,有压迫症状时需手术引流或切除。
蝶鞍区肿瘤患者应定期监测视力及激素水平,避免剧烈头部运动。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复查影像学,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需长期随访激素指标。日常注意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出现持续头痛或视力变化应及时就医。鞍区肿瘤治疗方案需根据肿瘤性质、大小及症状个体化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