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内侧肿痛可通过休息制动、冷敷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消肿止痛。脚踝内侧肿痛可能与扭伤、滑膜炎、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骨折等因素有关。
1、休息制动
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动,用弹力绷带或护踝固定关节,避免负重行走。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促进静脉回流。制动时间根据损伤程度调整,轻度扭伤需1-3天,严重韧带损伤需2-4周。长期制动可能引起肌肉萎缩,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恢复活动。
2、冷敷热敷
损伤48小时内采用冰袋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可收缩血管减轻肿胀。48小时后改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温度控制在40-45℃为宜,避免烫伤。慢性炎症患者可直接热敷,配合扶他林软膏等外用药物效果更佳。
3、药物治疗
急性疼痛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痛风发作需服用秋水仙碱片抑制炎症反应。严重肿胀可短期口服呋塞米片利尿消肿。局部涂抹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或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注意避开破损皮肤。
4、物理治疗
超声波治疗能促进组织修复,微波治疗可改善局部代谢。康复期进行踝泵运动、弹力带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冲击波治疗适用于慢性肌腱炎,3-5次为一疗程。水中运动疗法可减轻关节负重,适合骨关节炎患者。
5、手术治疗
严重韧带断裂需行踝关节韧带修复术,术后石膏固定4-6周。粉碎性骨折需切开复位内固定,使用钢板螺钉稳定骨折端。晚期骨关节炎可考虑关节镜清理术或踝关节融合术。术后需系统康复训练恢复关节功能。
日常应选择鞋帮较高的运动鞋保护踝关节,避免在湿滑路面奔跑。运动前充分热身,加强踝周肌肉锻炼。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高尿酸血症患者需低嘌呤饮食。若肿痛持续超过1周或伴关节畸形、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排查病理性因素。恢复期可进行踮脚尖、单腿站立等平衡训练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