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糜烂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胃糜烂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应激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减少辛辣刺激、过酸或过硬食物摄入,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蒸蛋等软质食物,避免空腹饮酒或咖啡。每日少量多餐,进食时细嚼慢咽,有助于减轻胃黏膜机械性损伤。合并反酸症状时可适量饮用温热的牛奶或食用苏打饼干中和胃酸。
2、药物治疗
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需遵医嘱使用四联疗法,如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胶体果胶铋胶囊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针对胃酸过多可选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或法莫替丁片,黏膜修复可配合铝碳酸镁咀嚼片。药物需规律服用完整疗程,避免自行增减剂量。
3、内镜下治疗
对于活动性出血或深大溃疡,可在胃镜下实施氩离子凝固术或黏膜切除术。内镜治疗能直接止血并清除病灶,术后需禁食6-8小时,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治疗后需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愈合情况,必要时联合药物治疗。
4、中医调理
脾胃虚弱型可选用香砂养胃丸或参苓白术散,肝胃郁热型适用左金丸。针灸选取中脘、足三里等穴位调节胃肠功能,艾灸神阙穴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中药治疗期间需忌食生冷油腻,配合情志调节避免焦虑情绪加重症状。
5、手术治疗
反复出血、穿孔或癌变倾向的胃糜烂需考虑胃部分切除术,术后可能出现倾倒综合征或营养吸收障碍。术前需完善超声胃镜评估病变范围,术后需长期补充维生素B12和铁剂,饮食遵循从清流质、稠流质到软食的渐进原则。
胃糜烂患者应建立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减少腌制、烧烤类食物摄入。急性期以卧床休息为主,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定期监测胃功能,若出现黑便、持续腹痛或体重下降需及时复诊。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减少胃酸异常分泌,必要时可寻求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