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通常可以通过症状判断,主要有颈部疼痛、上肢麻木、头晕头痛、肌肉无力、行走不稳等表现。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的疾病。
1、颈部疼痛
颈部疼痛是颈椎病最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颈部僵硬、酸痛或钝痛,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或颈部受凉后症状加重,活动颈部或热敷后可缓解。颈椎X线或磁共振检查可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狭窄等改变。
2、上肢麻木
上肢麻木多由神经根受压引起,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上肢的刺痛、蚁走感或感觉减退,常见于手指、前臂等部位。颈椎磁共振可显示椎间盘突出或骨赘压迫神经根。患者应避免提重物,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药物。
3、头晕头痛
头晕头痛多与椎动脉受压导致脑供血不足有关,表现为转头时突发眩晕、视物旋转或枕部胀痛。颈椎血管超声或磁共振血管成像可评估椎动脉血流情况。患者应避免突然转头,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倍他司汀片、尼莫地平片等改善循环药物。
4、肌肉无力
肌肉无力常见于脊髓型颈椎病,表现为上肢持物不稳、下肢踩棉花感,严重时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颈椎磁共振可见脊髓受压变形。患者需避免颈部外伤,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胞磷胆碱钠胶囊等药物。
5、行走不稳
行走不稳多提示脊髓严重受压,表现为步态蹒跚、容易跌倒,伴随双下肢僵硬感。体格检查可见病理征阳性,颈椎磁共振显示脊髓明显受压。此类患者需尽快手术治疗,避免瘫痪等严重后果。
颈椎病患者应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睡眠时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适当进行颈部米字操等舒缓运动,避免剧烈转头或颈部按摩。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适度晒太阳促进钙吸收。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肢体无力,应及时就医进行系统治疗。